歌唱家 卢熙燮
– 为古典乐大众化而不断努力,歌剧主演
– “古典也需要和大众交流才能生存”
街头歌唱家“Insiem”乐团团长卢熙燮。他为了扩大古典音乐受众面、提高大众对于古典音乐的理解而离开华丽的舞台,走到街头上来。已在明洞中心地带、梨泰院及新村等地举办过500余次古典乐独唱公演活动。
【专访】街头表演(busking)或街头演出(street performance)的主体一般是指在街头演奏乐器或表演流行音乐的艺人(busker)。
再也无法在世界上的另一个角落找到在人潮攒动的街头放着气势轩昂的歌剧,放声高唱着古典歌曲的歌唱家。
但自去年4月21日起,在韩国各地的市中心街头举办过507次古典高音独唱表演的“街头声乐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就是韩国古典音乐团Insiem团长卢熙燮(音译)(1970- ,兼任韩国崇实大学教授)。
他在位于首尔明洞中心位置的明洞艺术剧场前、年轻人经常爱去的梨泰院或新村街头搭起简易的临时舞台,为大家演唱他在世宗文化会馆内作为歌剧主人公演出时表演的《弄臣》、《茶花女》等经典歌剧和流行歌剧,每次公演都长达90分钟。
从韩国的最高舞台走下来,来到街头表演的卢熙燮,在意大利留学时师从世界著名男高音翁贝托,向他学习发音技巧,如今成为男中音与男高音均可演唱自如的音乐家。他在首尔歌剧团表现活跃,并于2006年成立了古典音乐团“Insiem”,一直带领乐团不断举行公演活动。
卢熙燮放弃作为歌剧音乐家获得的名誉与权力,把街头当做自己的舞台展开歌唱活动,这实在令人感到吃惊,人们十分好奇他独特的人生观以及他为何做出如此选择。
究竟他为何能够舍弃孤傲与优雅等古典音乐家所拥有的传统价值观,变身为不计较观看费和观众的街头音乐家,今天我们将在《专访365》中揭晓答案。
在新村延世路举行古典乐演唱会的歌唱家卢熙燮。
◆街头也有很多喜爱古典乐的听众
– 您这样一个著名的歌唱家为何想要在街头进行表演呢?
无论是古典乐还是流行乐都是为听众和观众而存在的。大众音乐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接触到并享受其中的,但古典乐公演的观众则是有固定人群。如果没有十分著名的音乐家上台表演,古典乐演出很难做到座无虚席。想在国内特级公演场举行一次歌剧表演需要10多亿韩币(约合人民币60余万)的制作运营费,虽然票价也同样高昂,但很难获得超过5000万韩币的门票收益。
古典乐音乐家们想要生存下来也需要和大众有所沟通。想要做到沟通,不能只等着观众们找上来,而是要走到观众面前去。之所以说古典乐的听众是固定的人群,理由就在于人们认为古典乐带有古典、专业的音乐性质,所以无法实现大众化。
我在世宗文化会馆作为首尔市歌剧团的一员进行表演活动时,还负责主管作品企划、活动举办等工作,所以我知道我国古典乐受众面窄的原因。这促使我走到街头上来。
通过街头表演来扩大古典乐受众面的“街头歌唱家”卢熙燮。
– 您自称为古典乐大众化及观众运动的传道士,您是如何拿出勇气做这件事的呢?
12年前也就是2006年,年轻的我创立了“Insiem艺术团”,“insiem”在意大利古语中表示“一起”。建立古典乐团本就不是件简单事,但我们组建起了一支包括14名全职团员在内的64名音乐家构成的表演团队,一年举办表演100次以上。由于当时反响不错,财政运营也是有企业在背后支持,所以才能够做免费的公演,不过由于人工成本过高,最终没能一直做下去。
– 公演内容主要有哪些呢?
我们以“Insiem”艺术团为主体,按照交响乐团、歌剧团、合唱团、舞蹈团、话剧团、少年少女合唱团、管弦乐团等类别来划分公演体系。“Insiem”艺术团如其名字中所蕴含的含义,满怀热情地将古典乐大众化。虽说我们的艺术团预算很低,但对于那些没有固定收入或还没有归属的古典音乐家们来说,也算是一份固定的职业。各个类别的乐团分别进行自己公演活动,这样大概持续了1年左右。
– “Insiem”艺术团之所以没能一直活动下去,原因是否在于要直接走上街头表演呢?
我从很早就确信古典乐只有大众化才能达到发展,于是产生了走上街头去表演的想法。为了克服挫折感,我不断寻找到突破口,没有过多华丽的准备、赤手空拳地走到大众之中的勇气使我可以站在街头表演。即使不收一分钱,我也尽全力去歌唱,获得了很多掌声。
卢熙燮团长在母校岭南大学进行表演。
– 像您一样有着华丽背景的专业歌唱家走上街头为民众表演歌剧,史无前例。
这的确是在世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发生的事。我开始在国内进行街头表演后得到很大的勇气,在国内举行了300余次此类公演,同时,这也算一个给自己充电的机会,我会利用空闲时间去曾经留学过的意大利和奥地利旅行。
即使是去旅行我也没有歇着,自省的同时也会有表演的冲动。我带着在国内街头表演养成的习惯,在罗马、阿马尔菲、索伦托、佛罗伦萨、米兰诺、萨尔茨堡以及德国各城市内分别进行了街头演出。欧洲人比较熟悉歌剧,但对于他们来说在街上听歌剧也实属第一次,所以觉得很神奇,反响也很热烈,总是不到一会就聚集很多人来看。
“街头歌唱家” “Insiem”艺术团团长卢熙燮在国内街头积极表演。
– 您是从何时开始在国内街头进行表演?主要在哪些地方表演呢?
2013年7月19日以明洞为起点,我在游客们及年轻人聚集的梨泰院及新村等全国各个城市的各个地区都举行过演出。无论是釜山、大邱等大城市,还是江陵、束草、盈德、浦项等沿海城市,亦或是顺天、木浦、新安郡等岛屿地区,我都随时会去表演。就好像上班一样,我一周中有4,5天会去唱歌。
◆帮助离婚的女性重拾幸福
– 您一般会演唱什么歌曲?嗓子是歌手的生命,您如此频繁的演出,对于嗓子的损害很大吧?
我会唱《命运的力量》、《茶花女》、《安德莱·谢尼埃》等过去在世宗文化会馆做主唱时表演的歌剧,还有一些大多数人都喜欢的韩国歌、民谣和流行歌曲,另外还会唱音乐剧的曲目,偶尔也有流行音乐和交响乐结合在一起的歌剧流行乐。
当然,因为是在室外演出,要通过嗓子来控制声音的强弱,所以会觉得嗓子很疲劳。所幸的是,我的嗓子天生机能比较好,再加上有我在韩国的恩师金信焕(音译)教授以及意大利的师父翁贝托在发声技巧上对我的教导,使得我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声带,目前为止还没出过任何问题。对于欧洲的音乐教育而言,人们更看重师从何人,而不是看就读于哪所学校。
通过街头表演来扩大古典乐受众面的“街头歌唱家”卢熙燮。
– 听说有很多古典乐歌唱家都是在意大利学习后回来。能和我们分享些您留学时的故事吗?
我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大邱读的,后来在岭南大学学习声乐。由于我家条件比较困难,上不起培训班,所以复读两次才考上声乐专业。其实学习声乐后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指挥家。我的声音虽然好听,但并没有太出众的才能,所以选择去音乐之乡——欧洲留学。正巧当时赶上亚洲经济危机,有很多韩国在外留学生不得已回了国,但我从一开始就决定要半工半读,所以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在意大利罗马音乐学院入学后,我为了筹集学费和生活费,在饭店干些杂活,还做过给东方人特别优待的电影和电视剧群众演员。因为总是忙着打工,导致我在校出勤天数不足,2年之后不得不换了学校。
重新振作起来后,我在2002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于锡耶纳音乐学院毕业,而后回国。并在2003年2月正式成为首尔市歌剧团的常任成员。
卢熙燮团长在歌剧表演时的样子。曾在首尔市歌剧团工作的他于2006年创建“Insiem”艺术团,后来一直从事相关表演活动。
– 您刚才说做临时演员时受到了特别优待,为什么会对东方人有特别优待呢?
因为东方面孔在欧洲是稀有资源,所以演出费也可以拿到双倍。有时还可以穿韩服在镜头前表演。
– 虽然您现在唱男高音,但听说您过去主要唱男中音?
是的,我原来是唱男中音的。虽然现在主要是唱男高音,但我两种都可以,所以能将二者结合起来,也可以叫我男中高音。
卢熙燮歌剧表演现场
– 您举办街头表演已超500次,应该也遇到很多有趣的事吧?
是的。有一次我们在永登浦地铁站前公演(艺术团创立初期每次的公演时间为4小时)时,有一位面色憔悴的老妇人4小时一动不动,十分认真的听完我的全部表演,然后向我走来。她手里攥着2000元(约合人民币12元),告诉我她十分感动,想要用这些钱来表达谢意。这是她捡一整天纸箱换来的钱。我听后心里阵阵发酸。虽然想到她处境困难应该谢绝这笔钱,但我也想要把在街头收获到的这分宝贵价值珍藏起来,所以就表示感谢并收下了。我想着一定要好好保存这2000元。
还有一次在梨泰院街头,一位年轻女性问我可不可以点一首金东奎的《十月美好的一天》,我看着她悲伤的表情,特意把歌曲唱的更加轻快些。那位女士泪如雨下,擦着眼泪向我道谢后走了。之后过了很久,那位女性给我发来邮件。她在邮件里说道,她原本正准备和丈夫离婚,那天在街头听到了我的歌声后回心转意。她说我唱的那首歌像是婚礼上的祝福曲,让她重新燃起希望,感受到幸福。
还有,在我举行表演的新村附近,有一位大娘开着一家店铺,她说听了我的歌曲后感觉抑郁症的症状全消失了,会永远永远感激我。当然了,我也遇到过表示不满或是轻蔑的醉汉,也见过对我露出怜悯的眼神然后走掉的人。
这些都是一个想要开辟新文化的人必须经历的。我从中也学习到了很多。我有的时候会把街头当做我人生的实验舞台,有时会当做练习古典乐的舞台。
卢熙燮接受《专访365》采访
◆大学里的音乐教育也将街头表演算作学分
– 现在您不仅是“Insiem”艺术团的团长,还兼任崇实大学教授和阿丽仁(音译)公司的音乐导演。除此之外,您还出任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各种活动大使,可见您全力以赴地将音乐才能奉献给社会的各个方面。您对于古典乐教育和后辈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大学里的古典乐教育应该朝着符合时代模式的方向发展变化。即使不改变古典乐原有的专业性和传统,只要将眼光稍微放低一些,就可以迎来更多的观众,古典乐教育应该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如果我们着眼于此,将有利于推动古典乐表演的发展。我认为古典乐歌唱家们不应受场所的限制,而应有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放声歌唱的勇气,扩展活动范围。
我极力推荐大学可以将街头演出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采取学分制。我觉得,如果能在学生时期有去现场和观众们直接交流的经验,将有助于学生们以此为基础找到未来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同时,市民们看到古典乐歌唱家把街头当做舞台,时间一长也不会觉得古典乐距离遥远,而会觉得是大众音乐中的一种罢了。
publisher@whoborn.net
【版权所有 © 2016 ~ 2018 wmover,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复制 】